

随着“宅、懒、快经济”的盛行,健康饮食理念的风靡,以及疫情的催化,预制菜迎来全新增长契机,并成为商超行业破局前进、寻求增量的方向之一。
8月3日,永辉超市方面表示,已于近日推出了自有品牌“辉妈到家”,正式进军快手菜赛道。
1
疫情加持下
预制菜赛道持续升温
所谓预制菜是指将一道菜需要的菜品和配料预先包装、加工好,消费者在购买之后只需要经过简单烹调或者直接开封之后即可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食品。预制菜根据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当前,预制菜正成为行业破局前进、寻求增量的方向之一。
据行业报告分析显示,新冠疫情之下,“宅经济”的兴起,国内预制菜、半成品菜市场火热,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包括广州酒家、盒马、西贝莜面村等零售巨头、传统餐饮及生鲜电商等企业纷纷闯入这一赛道。
据了解,永辉采购负责人表示,目前冷冻菜肴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至12%,特别受年轻消费者欢迎。接下来永辉将不断重塑年轻化、场景化的品类结构和陈列,通过数字化建设、大数据中台,实现商品质与效的大幅提升。
2
瞄准“小”家庭
打出地域美食牌
一二线城市,单身经济和2-3人核心小家庭的结构,使得他们对这一形式菜品有更高需求。目前,“辉妈到家”新品已在江浙沪地区上市。
首批上线的十余款新品包括金汤酸菜鱼、外婆红烧肉、红烧狮子头、鸡汁百页包、糖醋小排、梅菜扣肉、鱼香肉丝等,均为速冻熟制品,微波高火加热2分钟或热水加热8分钟即可食用,产品规格为一盒200-350g,适合1-2人食用。
结合地域饮食喜好与经营特色,永辉“辉妈到家”采用全套定制化和标准化的菜品生产工艺,从原材料、工艺、口味、呈现等不同纬度实现新品开发,通过标准化SOP操作,量身定制保障菜肴的品质与安全。
除了产品品质,永辉还通过创新营销、品牌形象等加强与用户的沟通。永辉“辉妈到家”在包装设计上将地标产品与当地文化融合,采用地域方言的表达方式,如外婆红烧肉“曹豪切”、糖醋小排“老嗲额”、西域大盘鸡“亚克西看”、金汤酸菜鱼“巴适得板”等。
3
2021Q1业绩下滑
线上和自营业务是新增长点
日前,永辉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1.84万元,同比下降98.51%。
永辉表示,多个因素导致了公司一季度营收规模下滑:
2020 年Q1是超市行业显著受益疫情阶段,客单价激增拉动同店销售增长达到双位数,营收规模大幅提升,高基数的影响在本季度显现。此外,疫情加快了社区团购等多种新零售业态的发展,对传统线下零售业态形成了一定冲击。
事实上,永辉对于新业态和新赢利点的探索从未停止。然而有喜有忧:
2020 年客流略有下降。2020 年单季同店逐步从Q1 的双位数增长降低,全年同店为 0.0%,低于2019 年的2.8%。2017 年-2020 年日均客流量分别为240 万人次、290 万 人次、364 万人次、338 人次,2018 年和 2019 年的客流同比增速分别为 17%、26%,2020 年下降 7%。
新业态永辉mini推广不顺利。截至2020 年底,全国永辉mini店有156家,到2021年一季度结束,剩余门店数量仅70 家。未来,永辉计划继续关闭/调整升级经营不善的mini店。
线上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线上销售额达104.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比 10%;2021年Q1永辉线上销售额达36.7亿元,同比增长75.6%,占比 13.3%。
自有品牌建设成果显著,深挖供应链打造新品。2020 年永辉自有品牌总销售额 28.46 亿元,同比增长 45.9%;其中核心品类中17个大类取得双位数的自有品牌渗透率,同时具备高于大盘毛利贡献,成为该大类的主导性品牌。
此次进入快手菜赛道,“辉妈到家”是永辉通过自有品牌,强化自身供应链优势,打造商品差异化的一步新棋。